阿里巴巴国际站效果差+询盘质量低的底层逻辑

一、供求关系失衡

阿里巴巴国际站上的供给端是卖家,代表的阿里国际站的基本盘。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B2B外贸平台。

需求端是买家,准确的说应该是to B的买家。

供给端和需求端代表天平上的两端,当需求端大于供给端的时候,说明市场需求大,产品供不应求,客户精准成交快,卖家感叹平台太好做了,太香了,必须大力支持。

当供给端大于需求端的时候,说明卖家多,竞争激烈,内卷严重。卖家埋怨平台难做,获客成本高,转化难,投入大,做一年赚不回来阿里会员费。这对卖家的运营能力要求更高。

基于市场和B2B平台的变化,这个天平将会左右摇摆,而现在的情况,就是供给端大于需求端。

全球经济下行和需求疲软,大量的卖家出海开拓市场。导致阿里巴巴国际站近几年卖家规模不断扩大。然而,需求端买家,特别是to B端买家基本增长缓慢。

二、外部买流量

需求端客户是吸引卖家的基础,而众多的卖家是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基础。现在需求端客户增长乏力,必须找到增量才能喂给更多商家,否则商家在平台有限流量内,难以分到蛋糕,最终会表现在流量变贵或商家出逃,天平关系难以维持。

阿里内部无法快速有效提升需求端客户数的情况下,阿里只能去买流量。

去哪里买? 谷歌,facebook等国外流量大平台。相当站外投广告,获取流量提升需求端买家数。这样才能稳住供应端卖家基本盘。

投过谷歌,facebook广告的都知道,客户在采购平台的搜索意图和在谷歌,Facebook的意图是不一样的,购买意愿和客户质量都更低,获客难度更大。虽然大厂获客能力和筛选客户的能力是肯定有的,但是阿里要平衡站内商家获客成本和自身站外获客成本,既要把控站外获客低于站内获客才能盈利,也要控制获客成本可接受。所以,站外广告获客的流量无法做到很精准,甚至C端客户偏多。

三、后语

基于以上2大原因, 一切的现象都能说得通了。

竞争环境激烈,任何外贸流量渠道,只要商家变多,最终效果都会这样,并不只是阿里。平台达到成熟期后,内部商家竞争难度也会越来越大。

但这不仅只是市场原因,B2B平台作为天平者,有责任有义务维持天平的平衡,比如可以严格控制卖家数量,多去提升平台影响力,吸引更多专业to B买家,而不是直接买泛流量。

不能为了增长而盲目损害卖家,最终的结果只会消耗自身的品牌力。

正如最近阿里钉钉15年老员工元安的离职长文,从最初出去吃午饭戴工牌受人尊敬和感谢,到近些年出去工牌已经不太好戴了。阿里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这个使命正在模糊,我希望阿里会变好,我理解它的成长但是不接受当下。

四、破局

外贸企业想要破局,不能坐以待毙,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平台改善,不能寄望于市场快速增长,不能熬到同行掉队。

整天埋怨消极无用,唯有改变自身方可破局。以下提供几个方向可参考。

4.1 向内求

  • 纵向:提升产品和综合性竞争力,把自身产品和品牌力做到行业领先水平,建立高壁垒的竞争力。
  • 横向:开发差异化市场,避开高竞争,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市场。做到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精

4.2 向外求

多开发不同流量渠道,找到新的大蛋糕。而不是去抢一块小蛋糕。

比如独立站和Facebook等社媒,找到获客成本相对较低的渠道,深耕运营和营销能力。

毕竟,外贸不仅只有B2B平台,还有更广阔的在等你。

目录
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